輕觸大地-耕雲
墾丁轉運站位在墾丁大街口,是一個與碧海、藍天、白雲、綠山和沙灣比鄰的車站,基地內青蔥綠地、南國風情的椰子樹,及三棟狀況維持良好的白色服務中心。做夢都沒想過有機會操作過這麼美麗的基地,開心卻一下子就消失,這案子會不會破壞了這難得的美景?如何不破壞珍貴地形景觀?是機會卻也是沉重的責任。
看過基地後沉澱了一陣子,過多的設計想法似乎都會毀了這裡,而機能和交通動線早就在前期交通分析已有主要的結論,所以能設計的好像只剩下與環境共處的態度了。
需求裡除了已算定案的車道動線,另提到兩件事,1.需要車棚來做串接與等候。車棚的需求量相當巨大會切斷與自然的關係、傷害原始環境。反思有需要這麼多車棚,為了保護旅客在“墾丁”不受一滴雨一點太陽侵害?重要嗎?因此我們打算說服評審減少、打碎、錯落、柔化這些車棚,雖然以後或許會有旅客投書,但這樣做才有機會讓更多的風流通、光線進來,抬頭的時候才會看到更多的藍天,而且這些車棚可以跟天空之中一朵雲一樣自然的融入,這應該比較重要吧!
2.需要室內候車及商業空間。經空間量的推算既有建築可容納室內候車,但商業空間似乎有增加樓地板擴增的期望,所以我們利用露臺半戶外增加露天座位,目的就是要主張商業行為不應在這個基地內再做擴張,保留現在舒服的天際線。而站體僅需微整修既有低矮的服務中心,站內動線重新調整但盡量不增加設施及樓地板,配合站外整體區域的軸線縫合,美景便會引導大街上的遊客與車站串接起來了變成一個與墾丁大街連結的商圈。
簡言之操作的過程我們思考的都是如何讓建築“消失”,怎麼讓結構更輕盈?怎麼才能滿足需求卻改變最少?怎麼保留原有的一草一木越大化?最好能什麼都不要做就可以完成這個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