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地點: 高雄市鼓山區
用途: 私人美術館、老屋活化
年份: 2018啟用
設計: 樸木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雅元設計
藝術: 永添藝術股份有限公司/邵雅曼
結構: 天衍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水電: 聯立電機技師事務所
燈光: 月河燈光設計有限公司/林大為
攝影: 永添藝術/邵雅曼

山腳下的私人美術館

見證了兩岸從過去的對抗到今日的對話,位於高雄壽山山腳下、一棟60年代興建的軍方建築,金馬賓館是一個充滿時代記憶的場所。過去作為往返金門及台澎地區差假官兵暫宿的處所,而今日基於城市的轉型,政府開放企業經營,接手的企業計劃改造成為一個私人的藝術中心,作為高雄在地一個重要的文化場所。

舊的建築總是富有故事與記憶、而記憶是都市與人連結的重要因子

城市是一個多元、且連結時間軸的綜合體。之於城市、對於我們、舊的建築最好不僅是保存、而更是活化;所以對於金馬賓館、我們希望既能保留與過去連結的記憶與關係、又能賦予它新的當代都市機能、使其能溶入都市體系裏面繼續運作下去。因此,在規劃裡保留了原本的建築本體、長廊、材料、光影等等這些與記憶串聯的因子、另外也花了相當的預算在處理建築的整體結構補強,使其能夠繼續”存活”及被使用下去。

新與舊之間總是衝突、但卻充滿張力;融合的關鍵不在於一致、而在於協調

軍方建築一般總是採對稱、平穩的格局、給人保守且封閉的印象,就算是位於山腳也不企圖於與環境發生關係;而當代的藝術空間則重視關係、多營造開放、明亮、舒適的展覽環境,兩者在本質上基本是衝突及格格不入的!

既保守又開放,既傳統又當代

因此在既有的空間架構之中、如何能夠打破原本建築體系的封閉性、塑造當代藝術空間的那種流動、關係、層次的感受,特別是與環境的對話,就變成是設計上最主要的考慮、也是空間的核心想法! 簡單講就是我們所希望塑造出的空間感受是“既保守又開放、既傳統又當代”,同時還有環境。而後山就變成是一個在設計上重要的切入點!所以一方面在配置上我們將公共空間像是大展區、café、lounge置於較靠近後山的右棟、行政空間置於接近聯外道路的左棟、中間則是獨立展區;另一方面將面後山的牆面打開、引入後山山景,並在後院塑造大草坡(車道)的地景,使其成為展區的室內風景;另外也打開臨中庭的空間來形成廊道、塑造空間比較多元及流暢的動線等等,都是在這樣的核心想法下面所形成的設計手段;然後在空間架構與關係形成後,裡面的內容,也就是空間的主角、這些與當代藝術相關的展覽,書籍,活動等等則會賦與空間的精神、豐富性、及人文感受。簡言之也就是 ”架構是舊的、關係是新的、內容是多元豐富的、感受是當代的”。

對於我們,生活與文化無法分離、文化是生活的體現之一;而金馬賓館是屬於城市的公共財,所以我們期待未來金馬能不僅是一個展覽中心,也能成為一個都市的藝術公共空間,讓所有市民能夠參與、交流、被薰陶,而這也跟業主的初衷及目標一致 – 提升高雄的城市文化形象與市民文化素養”!